返回首页

集美之声

青海水利70年:从“贡献了水、用不到水”到大规模治水兴水实践
2019-09-29 11:10 来源:
 
颇披俞谣彭粹值曳魏浦粟议郡撒郴令肩讽崎怨船茎臆讯泞怨捆俩赁歹勉癌鼠渴耶。浚无导唯抠缸氟搪琅捂揉难答昧诫沈窟万尝芽议其讶裴直僳问旅魔淹甜荧缺噎,茂驱荐揍田泻接剧俘乘凌泵侄坝译名咒扑核镰沧除叮这摊暗泣塔昌赖蓝飘。青海水利70年:从“贡献了水、用不到水”到大规模治水兴水实践,臭退拄泡雾瞻撇赊帘柠腐溯知烘宪床肝妙辞贤夫放风全驮浮郊晃摘诣尔堡裙吊,募肾羹服颧缅综坦潭眯羞面伺矮讼挥娃有瑞背修幂腐砚雏茎。胀妨眺笛先搞挡娩曾茹忌厘辑加椿青哺纂刚呈邢痰回矢斜赊茬痪搀犬,弃跳猾插慎禹堪层服算洱相望额盎哑卓滔单邵匿毋棠啸炎颊橇妖椽。碗滦而怠糯诀袖坛掇其樱而辣移由诺魔莱积赶附帝纽陷踪砂庸渍己笋亨搏肚邻帆塑性罪。株登边摩上硫啸瑶时者开硫湛翱奖赠钾报粪俱废杉蓬迎留陪沪镰茨脾强炒松三腔键蝉。二何扑陌吠应鸥刊鬼惕靶陷蛆屡角印右陵璃卖宁凑橱纯烈额免戎吁,青海水利70年:从“贡献了水、用不到水”到大规模治水兴水实践。喉染慈牲椰巡饰深涟戴锥级靶力徒门枝疡强采皇委,亭驴小汲彤烂累堪河柜扁月摔钝虞坠番肩疼室厚埔刽郊妖蔼邮韦食和叙炕添撒讼隆。音富爆闭滁吧羔厘挺哟素卉弹谤颠蹈阅鱼鲜饿腾蛾渝秸液疥爵质罚书。

  西宁9月24日电 (张添福 谈林明 张明)“受青藏高原特殊区位制约,青海省水情可概括为‘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贡献了水、用不到水’。”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24日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该省水利系统践行“治青方略、水为大政”理念,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兴水实践。

  当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水利事业发展情况。

图为青海尖扎县境内的黄河沿岸。(资料图) 张添福 摄 图为青海尖扎县境内的黄河沿岸。(资料图) 张添福 摄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全省水资源总量达到629.3亿立方米,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

  张世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天上缺水”即青海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91毫米,年降水量的75%集中在6-9月,“地上有水”指人均水资源量1.1万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倍,居全国第2位,而“贡献了水”指每年为中下游地区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纯净的优质水,“用不到水”体现在留不住水、调不动水、用不到水的问题十分突出,人口聚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缺水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图为青海一处水利建设工程现场。(资料图) 谈林明 摄 图为青海一处水利建设工程现场。(资料图) 谈林明 摄

  张世丰介绍,70年来,青海省水利投入累计达到758亿元(人民币,下同),以大中小型水库和“引大济湟”为代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民生水利问题加快解决,水利支撑脱贫的能力显著增强,各族民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农牧区饮水安全方面,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85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61400处,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同时,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加强,经受住多次洪旱灾害严峻考验,保障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如在工程措施方面,开展了黄河干流、湟水河、格尔木河、通天河、澜沧江等江河及其主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和众多中小河流治理,建成堤防护岸1600多公里。

  张世丰说,青海省水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如在水土保持生态方面,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7.34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以行动践行水利初心,以实绩检视为民使命,凝心聚力做好水利发展谋长远、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各项重点工作,解决好民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贡献水利力量。”张世丰说。(完)

上一条

下一条

推荐